颐和云课堂11趣味谈历史,始建颐和园

刘云涛 http://disease.39.net/bjzkbdfyy/170519/5387123.html

亲爱的同学们,我们又见面了!

接上期预告:乾隆皇帝为了修建颐和园,还特意写了一封检讨书?这是怎么回事呢?本期颐和云课堂,就让西苑红领巾小导游继续为您讲述趣味历史吧。

乾隆帝汉装行乐图

引自《清代宫廷绘画》

众所周知,清朝的皇帝都是满族人,入关后深受本地汉族文化浸染,大多拥有两个相当高雅的爱好:一个是游赏园林,另一个就是写诗作文。乾隆皇帝对文学的热情十分饱满,他身后留下的《高宗御制诗集》和《高宗御制文集》卷帙浩繁,字数远远超出其他清代皇帝诗文作品字数的总和!曾经有学者统计过,他一生写的诗足足有四万多首,超过了《全唐诗》所收诗篇的总量。这些诗文中有一大半都以皇家园林为主题,表明这位清帝的文学爱好其实与园林爱好是密切相关的。除了书法和文学,乾隆帝对绘画也颇为喜爱,并且能够亲自挥毫作画。长期的艺术熏陶使得皇帝具备了很高的园林鉴赏能力,也成为乾隆时期皇家园林鼎盛的重要原因。

乾隆帝与宫廷画家合作的《三阳开泰图》

引自《故宫藏画精选》

乾隆九年(年),乾隆帝初步完成了圆明园的扩建工程,亲自确定了“圆明园四十景”的名称,志得意满之余,写了一篇《圆明园后记》(之所以叫“后记”是因为他父亲雍正帝以前已经写过一篇《圆明园记》),夸耀圆明园规模弘敞、丘壑幽深、草木清佳、楼殿巍峨,实在已经达到皇家园林的极至境界。更重要的是,乾隆帝在文章中声明:自己从此之后就不再修建新的御苑了,同时也告诫后世子孙也应该满足于已有的这份遗产而不要再耗费民力另建其他园林。此言一出,想必当年这篇宏文颁布之后一定引起了民众热烈的喝彩,朝野上下无不称颂皇上圣明,体恤民力。但我们都知道,仅仅过去六年光景,新的园林工程--清漪园又启动了,而且是在灾害频发的年。乾隆帝虽然贵为天子,一言九鼎,但这样明显的出尔反尔到底也有些不光彩。

“万寿山清漪园”玉印

大英博物馆藏

于是,等到万寿山工程接近完工的乾隆二十六年(年),乾隆帝精心炮制出一篇《万寿山清漪园记》,还专门为此刻了一方玉印。也就是我们上期所提到的“检讨书”。在这份“检讨书中”,乾隆皇帝写道:自己对昆明湖进行开挖整治主要是为了“治水”,进一步完善西北郊的水系。但等到工程完成后突然发现:“既具湖山之胜概,能无亭台之点缀乎?”意思是这里的湖山风光实在太美了,怎么能不建点亭台楼阁点缀一下呢?说是“检讨”,其实乾隆帝把违背诺言的原因归结于“全是风景惹的祸”。大概自己也觉得难以自圆其说,只好承认这次举动与自己以前的言论有所违背,不能不有愧于心。文章最后还不忘强调一句,说自己每次来新园游玩都只是玩上午半天,中午就回,从来不在此住宿,暗示君主不会因为留恋湖山美景而玩物丧志,希望臣民们能够谅解他。

结束语

亲爱的同学们,言行一致是基本的行为准则。违背承诺在任何情况下都是不好的行为。就算是尊贵的皇帝也不能免遭天下人的责难。

故而一国之主的乾隆皇帝也会有写检讨的时候。也足以证明无论什么身份,要时刻记得站在他人的角度思考、照顾到别人的感受,才能和谐共存,和睦相处。

学习历史,获得对当下生活以及未来的启示,下一期颐和云课堂,与你相约哦。

文:张颖悟王丙航

图:网络

审核:教导处

图文编辑:李华峥刘家思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sinowaress.com/ymyjn/15605.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