圆明园之记忆寻宝

小雨淅淅,远望断壁残垣的你

张璇

该是来圆明园,天就要阴的。一阵沙尘扑面而来,豆大的雨点砸了下来,劈头劈脸,欢笑的人群直往外冲。剩下我一人,静静地,在洁白的石块上坐下,对着这大水法遗址,对着这华美残破的罗马石柱,和苍天,和这些断壁残垣一起落泪哭泣……————《哭泣的圆明园》

学校组织到圆明园秋游,是个雾霭沉沉的日子。小雨淅淅,一反既往的对这次出行毫无兴趣。也许是受一些文章的影响,心中默念道:“来圆明园,是不能笑,应该哭的。”

我对圆明园没有太多的了解,之前也从未来过,这是第一次。最想看到的是大水法遗址,目睹这座园林曾经的光辉,华美的罗马石柱。它有多壮丽,就有多惋惜。

我们迎着小雨,一直向前走着,并没有去完成所谓的任务。因为觉得,在这种神圣的地方跑闹着,而不是缅怀,尤其是在大水法面前,是无比的耻辱。要去越野,为何不去森林公园那种适宜的地方?而是在这里,这样庄重的地方!这里的人说,前几天一直有学校来参加越野活动,每一个学校都由他们组织承包。但是,我想问问:这里可是圆明园啊,被八国联军践踏的地方。来这里,不应该想到这些吗?圆明园这个地方,已经不被人重视了。它不再是发生过惨痛历史的地方,而是一个供人玩弄的旅游景点。他们会想怎样赚到更多的钱、怎样吸引更多的游客,对于那些历史,便毫无兴趣。

在大水法附近绕了很久,才知道想进去要收5块钱的门票费。当时走到那里,隔着坚硬的大铁门,便只能在小山丘上驻足观望了。没有进去,是忘记带钱的缘故。但我也就想这样远远地望着它,观望着雨中的圆明园。还是有人对它尊重,使这雨中的情景,变的更美了。依旧傲然、依旧华美。

一个老爷爷从身边经过,我并没有太在意。一个同学问道:“他是不是哭了?”接着有人说:“他也许是什么革命老先烈之类的吧。”我不由自主的回过头去,那个老人落寞的背影,千思万绪都在惦记着圆明园。八国联军的残暴的侵略,会让多少革命烈士潸然泪下。我们的领土、我们的地盘,怎就这样被他人践踏!

隔着铁栅栏,远望着断壁残垣,纹路依旧清晰,被雨水冲刷得更加明亮了。即使被破坏成这样,也能看出华美的端倪。大水法遗址啊,你的存在,需要很多老爷爷这样的人。不然,你存在的意义何在?单单成为一个消费之地吗,你不能变成这样。

穿过幽静的银杏林,落叶缤纷。街上也看不到几个人,倒是有旅游电瓶车来来往往。他们都不愿走走吗?坐在车上,怎么细细观赏圆明园的一草一木。下雨又何妨,只不过冷一些罢了。

我们走了很长一段路,依旧是小雨淅淅,冰冷的雨水渗进了鞋子,却依然改不了心中的惆怅。没错,就是惆怅。没有对大水法感到多么伤心,反而的,对来往的路人感到担忧。

该来圆明园,天就要阴的。

不求烟雨江南,不为落花满畔,我只等那座断壁残垣

于佳彤

雾霭缭绕,小雨淅淅,眼前“绮春园”的牌楼笼罩在烟雨中,这就是我第一眼看到的圆明园。

在所有我翻阅过的课文,书籍古迹中,圆明园,一直是一个雄伟壮阔却悲戚的存在,而我却所见不然。

园内湖水青青,微波粼粼,水边还可见杨柳依依。烟雨蒙蒙下福海更有一种若即若离的美感。游人两两三三,谈笑风生,走在湖边。那条砖路修的极好,蜿蜒地绕着福海,连着一个又一个红墙绿瓦,色若琉璃的亭子。?我们沿着清秀迤逦的小河,翻过浑然天成不染一饰的山坡,不知名的花,墨染般的湖水,和着谈笑声,鸟语声,好一幅泼墨山水画。

可我并不欣欣然。因为我竟感觉置身在任何一个我所去过的景点中,而它们某些方面也惊人的相似。我只想找我梦中的那个圆明园,那个遗址。

时间洒洒而过,我越发灼心于寻找梦中的圆明园。我说,那就花点钱,去一趟大水法吧。我知道那是我恍惚中那座奇迹惟一影射的,寄托的地方。

这次,我只身一人。

卖票的人贪婪的看着我,仿佛再说,拿点钱来,你才可以看大水法,才不枉来到圆明园。待我付过钱之后,她轻蔑地把头偏向遗址,示意我可以进去。

昔日荣极一时的汉白玉石塌倒散落满地,荒草夹杂其间,巧夺天工的雕琢装饰中间被泥土和雨水积满。几根柱子斜楞楞地支着,被当做皇家象征的它还是以名义上的不愿屈服。走在路上又是还能看到一些精美的花纹从泥水中露出来;滚倒在地上的石狮子身上被用马克笔签上了数字,它的眼睛却还死死盯着太阳升起的那面。废墟,或是遗址上竟已经被栽培上了低低矮矮的树,我实在不能理解为什么,可能,为了遮掩这片荒漠,还是为了使游人更喜闻乐见?我轻轻抹开汉白玉上的雨水。它本无功过,却承载了千朝历史的是非,可能它所记载的,比后人描绘出来的历史更加真实吧。

突然有人叫我让一让。哦,我竟都忘了,这是专属游客照相的地方。我踱步走开,看到那个中年的男人爬到了柱子与柱子的间架上,摆出一个大字型。

我一边看着,一边回忆梦中的圆明园,梦中的大水法遗址。这现实中的大水法可比梦中那座更富有“生机”,但却更让我有一种无法名状的悲哀。原来断壁残垣,不仅是建筑。

顺着笔直的柏油路返回,一路上风景依旧美如画。我想理清淡淡伤怀的思绪,也许是为了那个摆大字型的人,也许是为了那根被扔在地上的玉米棒,也许是为了遗址中葱郁的树。

看着福海,看着路,我突然明白了。不求福海如烟雨江南,不为水边有落花满畔,我只想追寻心中圣洁的,那片断壁残垣。

圆明园的秋天

张丝雨

圆明园是个寂寞的地方。

其实它本不该寂寞的。最开始有帝王妃子在内嬉戏游玩,近些又有八国联军,虽是将它烧得一片断壁残垣,却还是有人;之后游人也未曾断过,怎么也说不上寂寞。

可它在我眼中却寂寞地让人心疼,像是心疼一个小孩子。

今天出门,正逢温度骤降、小雨不断,实在不是什么吉日。阴霾的天空,正衬我的心情。这样的日子,玩不玩,都有人叫苦连迭。学校准备了活动,不想参加,兴许是天气不好,准备不齐全,或是不想像上次那般累,总之最后只是打着伞四处走走,略略欣赏一下。

毕竟是个历史的遗迹。

圆明园在学生身边出现率异常地高。历史考前狂背概念的我知道,这里曾被烧毁、抢掠,曾是整个民族最耻辱最堕落的象征,《圆明园的哭泣》中作者曾两次冒雨前来凭吊、怀缅,在大水法面前与这苍天共同哭泣……

可这些我都没有感觉到。

我只是感到寒冷浸透我的衣服,偌大的福海上雾霭沉沉。看到雨淅沥了一整天,然后终于变成了雨夹雪。道路两旁有金色的银杏叶,满树满地,向远方蔓延。小组因为意见不统一短暂冲突,闹得有人不愉快。

没有人在意这是在圆明园,没有人在意历史的沉重与悲哀,没有什么“绅士的洗劫、文明的大火”的悲怮,而我自然是随波逐流的。也许之于上一代人这还是充满意义的地方,可我们与那历史隔得太远。百余年的时间洗礼,总有东西会被忘却,于是圆明园,不再是你们的圆明园。

组里唯一的男生望着缤纷落叶说:“好漂亮啊。”

的确,如果忘掉那些有的没的,圆明园其实很美。怎么说也是帝王家的后花园,就是木质的东西都被毁去也还是很美,就像这条长长的、仿佛没有尽头的坂道。它有预谋地美丽。

就是啊?……为什么非要看它臣服于历史的那部分?难道它的意义仅仅是为了提醒我们“不忘国耻”?

那和道德绑架有什么区别。

于是我们毫无计划地绕着湖前进,将途中美景欣赏一番。雨里,我看到时间给自然下的命令开始显现。没有鲜花,天鹅鲜少,书开始落叶,不像身姿灵巧的蝴蝶,倒像是飞舞的丝绸,湖水上泛着波纹,雨点滴落画出一个完美的轴对称圆形。并且,看不清对岸。

一直绕着湖,居然也到了大水法。不过,只是远远地隔着围栏看一眼。汉白玉石柱并未如想象中一般排列,但还是能看出些许端倪。周围终于能看到游人了,大部分都是老年人,在雨中撑着伞望着那里,班长说:“小点声说话吧,都到这种地方了。”话音刚落,就传来某个同学的大笑:“哈哈哈哈哈……”

我没有变得严肃,只是不说话。伙伴突然拍拍我的肩,对我说:

“你看那边,有个老奶奶在哭啊。”

我的心突然就一动,原来这片残垣断壁对一些人来说是这么地重要。对他们来说这是个家,虽不能住却飘着最原始的乡愁,从一个人心上流到一群人心上。我仿佛看到了炽热的火焰穿透厚重的历史扑面而来,柱子一点一点塌下去了,房子一点一点塌下去了,他们记忆中的家,被毁了。我没有感受到他们那种浓浓的悲哀,也不可能感受到。他们经历过兵荒马乱的年代,见过一个王朝由盛转衰,他们如这一言不发的石柱一样,记录着时间、生命,还有焰光和鲜血。到最后,能倾诉的只有泪水和这一片荒芜。

我不敢开口了。作为历史的旁观者,我没有资格去发言,去评说。

但我却感到无言的寂寞。

这寂寞是纷扬整日的小雨,是那美好的坂道,是同学毫不在意的笑声,是大水法遗址前老人的哭泣;这寂寞是身上的寒意,是被重雾霾笼罩的湖面,是秋冬交错之季那金黄、金黄的叶子。

圆明园本无错,是历史让它有错,它被赋予了太多太多意义,它本不该承担那么多。它就是座安安静静的园子,我们踏进去,已经打扰了它。

叶子又黄了。又是一年过去。

而你还要守着这片土地,不知到多久,一年又一年。

在大水法面前脱帽肃立

魏子义

今日有幸游园。

烟雨朦胧,天空有些阴霾。好早起床就望着漆黑的天痴痴的盼着今日不用上课的美好时光。

我个性贪玩,光是想园内的茵茵绿草美景了,对于那历史遗址,心里也就轻泛几分难受——毕竟圆明园以前,还是众多妃子王爷玩闹嬉戏的地方。

而最终破坏了宁静的一切,就是那场盛世浩劫。背过历史概念的人都知道,圆明园的结局是被烧毁,抢掠。雨果在《就英法联军远征中国给巴特勒上尉的信》中说圆明园是一座艺术的殿堂并对她赞誉不止,更加强烈谴责了英法联军的强盗行径。

我不是这段历史的亲历者,虽然语文课本上讲的那些概念我并不否定,但那种民族耻辱,我终是体会不了太深。

这种感情直至我今日去了大水法遗址。

本来是烟雨朦胧,因为任务漫步园内必然少不了几分匆匆,但枫叶银杏叶交织着舞落,如画,更是添了几分秋色。

大水法遗址几侧,也少不了铺满一地金黄的落叶。不过空气中弥漫了几许压抑之气,再加上这冷风冷雨,实在让人感到不快。

我不禁远望这福海上雾霭漫漫。

而那处历史的伤疤,大水法遗址,我终究只是路过,稍加驻足。

门口斜倚着一个女人,双眼黯淡无神,干瘪的手里握着几张被雨濡湿的钱,她瞥了我一眼,

“买张票,进去看看?”

任务要紧,再加上没钱。我最终只是微笑着拒绝。

汉白玉石柱躺在原处一动不动,缝隙里不知何时生满了几株深绿的野草,随凄风摇曳。

流年掠过的伤疤,深之入骨,不论何时,都是让人隐隐的心疼。

大水法遗址里,没有什么人,静得只剩下雨声淅沥。汉白玉石柱躺在湿润的淤泥里,失掉雄伟的气势,反而,显得格外楚楚可怜,仿佛在哀嚎她的不幸,在叹息流年的无情。

那种无助,触目惊心,却可望而不可及。

雨无情,仍是簌簌地下着,打在那白色的石柱上,清脆的响。每一击,令人心疼。

我不禁脱下了帽子,为这场雨的祭典而吊唁。

寒雨浸透了我的衣服,贴在身上。我分得清雨和泪——我没有哭,只是呆呆的,不知所措,不知说什么。

她本无罪,却要承受这一切,而她能做的,只能在这场不止的雨歇中,在这昏暗的苍空中哭泣叹息。

我打了一个寒颤,真冷。

时间仿佛冻结,冻住了这静默流年的圆明园。

同伴们喊着我的名字,让我过去。我点了点头,重新戴上了帽子,朝着他们跑了过去。

无言。

我后悔自己没能多站一会儿——因为时间。我的心痛也许会随着时间淡忘,而她还要守着这一份怨语直到永远。

而我能做的,最多只是在遗址面前脱帽肃立。

她却还要固执顽抗这凄冷岁月,日复一日,年复一年。

你曾伫立风雨,曾驻足繁灯——记雨游圆明园

王澍霏

你,曾伫立历史风雨之中,你,曾笼罩历史繁灯之下,你,曾凝固,同样的在我心中。

圆明园啊,翻来了我的回忆。今年学校又带我们去圆明园,又想起了原来的事。它是我记忆中历史书上的“国门大开”,语文书上的“勿忘国耻”,更是我曾对小时候的回忆。

记得我曾经来过两次圆明园。

第一次是过生日的时候,春末夏初时,下着雨。春野的绿色蔓延满园。我和小学的好朋友在圆明园溜达,打发时间。依稀记得当时我们还是幼稚的小孩,整个人都严肃的很,认真的参观着这个载满耻辱和苦痛的历史遗迹。

第二次是在六年级的上学期,也是秋冬交接之际。我和我的好闺蜜穿着大风衣,在令人瑟瑟发抖的风中,拿着手绘地图转悠。也不记得有现在的银杏叶铺满的青砖路和黑天鹅观赏区了。大水法边上的黄花阵迷宫,我们也走过了。有小孩子走在迷宫的墙上,还有刻在上面的名字,我记得很清楚。在大水法前,我曾抚摸着汉白玉的大块石头,感叹历史的沧桑与无奈。

第三次,也就是今天。

一样的景色,不一样的人,不一样的心情和不一样的天气。

阴雨绵绵,和着飒飒寒风,刺骨的冷。在绮春园,单孔残桥前,校服和人头攒动。我又到长春园,漫步。

长春园显得有些萧条。人很少,只有几座翻修过的桥,几座古屋。雨稀稀拉拉地下,不停地打在我的头上。走过一片湖,看到黑天鹅,那么优雅。曾经的圆明园,是不是也曾这样优雅呢?青砖小路蜿蜒曲折,贯穿三个园子。在一个双叉路口,我看到了一棵枫树。并不是全部的红色,黄橙红交杂在一片叶子上,和雨一起飘下。落叶散在地上,人们践踏往来,也沾上污泥。又来到了一条连接两个出口的宽路上,两边列着银杏。这里是尽眼的金黄色了。秋风吹下小蒲扇,点缀着平凡的青砖路。

我也不懂这园林的艺术。只觉得很美,很有诗意。像是一幅水墨画,淡淡的,晕染着历史的云烟。

雨淅沥沥,不停。回程的路,也是靠脚。路过大水法遗址,脚步只一顿,就继续前行了。绿色的高大网栏包围着那些石柱。人也不多,很冷清。就像这园子一样,很安静,很冷清。滞待目光后,就回到门口了。中间又走过一条很长的,列着银杏的路。像是不服秋风,叶子并没有掉落多少。

只有零星的叶飞下。

周四圆明园一行,收获满满,感动良多。男子汉们壮气豪情拿下“定向寻宝”越野竞赛冠军,誓当“一雪前耻”!女汉子们竟也一展柔情,篇篇美文,直叫人恨时间匆匆,不能调转回头重拾记忆中的瑰宝。

只能叹息——女孩子们负责貌美如花,执笔行天下;男孩子们负责刚强有礼,仗剑走天涯……我只能默默地担当文字和图片的搬运家!

注:文字、图片均由七班小伙伴儿提供!

赞赏

长按向我转账

受苹果公司新规定影响,iOS版的赞赏功能被关闭,可通过转账支持。









































中医白癜风知名医院
北京中科白瘕风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sinowaress.com/ymybk/6477.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